生怕乾隆细看反悔,火速发!
为了大清的未来,和大人操碎了心。
……
在大清朝做事很难,
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讲究火候,还要注意不能引火烧身。
和珅、和琳俩兄弟在府邸密室谈了5个时辰,拿出了详细方案,又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后变成了皇上的方案。
其中,
有很多条程,各省督抚看了,估计会大跌眼镜。
例如
多修棱堡,多修战碉。
不要把银子浪费在加固城池上。
这种“涨别人志气,压自己威风”的话若不是出自上谕,会被督抚和御史们喷死。
……
山东巡抚国泰,率文武官绅百余人在德州码头接驾。
一番君臣奏对,
乾隆突然冒出一句
“国泰,伱听说过议罪银吗?”
矮胖的国泰一激灵,立马回道
“臣正想向皇上请罪,臣在处理微山湖争端一事处理不力。”
“微山湖是?”
“此乃山东和江苏交界的一处大湖。洪水退去,岸边出现了许多的无主肥地,百姓们争抢动则数百人械斗。”
“那你是怎么处理的?”
“对面的徐州府邳县数百刁民持械抢走湖畔良田。可我兖州百姓也不是吃素的,上个月纠集了2000人又抢回来了。臣调停不利,臣有私心,袒护本省百姓。臣自愿交纳议罪银10万两。”
乾隆接过转呈的兖州府据此事的奏报,
思绪明显被带歪了,陷入了两地百姓械斗竟如此凶悍的疑惑?
……
国泰喜滋滋的下船,这议罪银制度真是好啊。
有罪赎罪,没罪预存。
如果教皇来了东方,肯定要感慨“议罪银”先进,领先“赎罪券”至少百年。
赎罪券虽然也不错,可总不那么优雅,愿意交钱的全是“罪人”。
“议罪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