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越离开了咸阳,来到了一百里外长安县的一处宅邸内。
来到这儿的时候,他态度立即显得十分的恭谨。
递上了自己的名帖,门房进去通报之后,很快又回来:“我家夫子说,不见客。”
淳于越却没有迈动步子,依旧站在原地:“请告诉你家夫子,我有要事来访,若是他不见,我便不走了。”
门生奇怪的看了淳于越一眼,却又飞快去了。
终于,那来过来,道:“请进吧。”
这是一个寻常的茅屋,并不奢华,甚至可以用简陋来形容。
就在这么一个后宅里,却是一个茅庐,茅庐里似乎坐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子,用竹帘子隔开。
里头的人平静道:“何事?”
“心中有疑惑,前来请教夫子!”
“堂堂知名大儒,也有解不开的疑惑吗?”里面那盘坐的人似乎笑了起来,声音虽然老迈,但却是十分的精神。
淳于越道:“我以为夫子所言的人性本恶错了。”
老者笑了出来:“你是孔孟圣人的门生,自然认为人性本善。”
“不,人性也并非本是善。”
“哦?你说说看吧。”
淳于越深吸一口气:“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的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咦,无善无恶吗,有意思,真有意思。我以为你只是来消遣老夫,没想到能说出如此新颖的见解。”
顿了顿,淳于越接着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致良知,知行合一!夫子,请问该何解?如何才能致良知,什么才是知行合一?”
淳于越思索了一天一夜,仍不得其解。
作为博学多才的大儒,学识上是毋容置疑。而他也明白即使是再怎么熟读圣人传下的四书五经,再也没法对他有什么帮助。
孔子圣人等把前路给堵死了啊。再怎么也熟读四书五经,也无法超越前面的儒家圣人,该当如何,该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