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总该给个回应。
于谦还没说话,石亨倒是先开腔了,他现在做为于谦的副手,听到有人指责兵部,很是不满。
哼,这不信口雌黄么,怎么能是兵部不放粮,京城缺粮么?并不缺。
眼下,各路备操军、备倭军陆续进京,不多储备粮食能行么。
金濂立即还口道。
信口雌黄?算上备操军和备倭军,京营到时候也顶多二十万人,兵食七升,一天两万担绰绰有余,其余的粮食呢?
石亨撇了金濂一眼,满脸的不屑,正打算回击,却被皇帝打断。
听着二人吵闹,朱祁钰将二人分开,他本想着直接命兵部吧粮食直接调拨出来,但是转念一想,于谦为人谨慎,而且事事以百姓为先,现在不愿意放粮,必然是有原因的。
于尚书,此事究竟是为何?
于谦叹了口气,站起身来躬身说道。
陛下,这京中粮价飞涨,根不在兵部把持这粮仓不放,臣不愿意将粮仓交还给户部,也是无奈之举。
其实朝廷一直在放粮,到通州运粮也不是只有兵部,即便边地流民入京,京师的存粮也是只多不少。
但是眼下京师内因为兵祸将至,流言四起,有人借着这个时候囤积居奇,才是粮价下不来的原因。
说着他又转向了金濂。
金尚书,其实你明白,我兵部就算放了粮,可是这粮食能放到百姓手里么?
只要兵部开仓,商贾们就立即闻风而至,百姓手中没钱,大部分还是到了他们手里,他们吃下大部分粮食,又提高价钱,百姓买不起,只能又从这些商贾手里去借贷,他们这一倒手,百姓们可就是家破人亡了啊。
朱祁钰听完,眉头紧缩,这国难财发的这么明显么?
金尚书可有此事?
看着脸色不好的皇帝,金濂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无奈的说道:陛下,放贷之事,臣确实不知。
不过商贾购买粮食,都是按照的官家,明买明卖啊。
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