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去了疑虑,君臣两人便攀谈了起来。
朱祁钰很喜欢跟于谦聊天,相比于其他的大臣,少了三分谄媚,更少了三分故弄玄虚。
于谦说话更直接,也让他觉得更接地气。
两人随性攀谈,聊起了于谦前面十几年巡视各地的见闻。
对于这个朱祁钰很是感兴趣。
以前只是从一些课本和电视上,了解中国古代的百姓生活,只知道封建王朝的百姓,基本永远挣扎在温饱线上。
而所谓的盛世,也不过是稍微好过一点而已,这也是他当日立下海口,希望能让这大明变一变的根源。
但是从于谦口中了解到的大明,则更加的具体和直观。
所谓挣扎在温饱线上,那是天公作美,老天爷风调雨顺的年头,那百姓的日子还算过得下去。
但是一旦有了老天爷不给面子,老百姓毫无抵御风险的能力,依靠朝廷救助,那层层盘剥之下,家破人亡乃是常事。
除了天灾,人祸更是数不胜数,兵灾,疾病,任何一样都能毁灭一个家庭。
在加上官吏、豪绅盘剥,百姓更是凄苦。
老百姓能做的,除了跪地祈求,要么落草为寇,剩下的只有揭竿而起了。
说到这里,于谦也是动情不已,揭竿而起四字一出,才反应了过来,现在跟自己聊天的不在是以前的郕王,而是当今的天子了,连忙起身告罪。
陛下赎罪,臣无状了。
朱祁钰毫不在意,摆了摆手说道。
人啊,活不起下去还有什么不能干,你继续说。
在他心里,对于古代君臣之礼,还没那么深的概念,前世二十多年所受的教育,对于天地君亲师这套,并不是很在意。
一个国家成功的前提是让自己的子民稳当的活下去,如果无法让自己百姓活下去,那百姓的任何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
于谦继续说了下去。
当今的大明,百姓除了物质上匮乏,还有丝毫看不到未来和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