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熟悉,我讲一讲吧。
-﹣龙王有九子,龙王的长子囚牛,喜音乐,立于琴头。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次子睚眦,样子像长了龙角的豺狼,怒目而视,双角向后紧贴背部。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等兵器或仪仗上,起威慑之用。
三子嘲风,样子像狗,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海马、天马、狻猊、押鱼、解豸、斗牛和行什。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减少。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
四子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喜音乐和鸣叫,刻于钟钮上。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五子狻猊,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坐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另外,狻猊还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在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上还建有供奉狻猊的庙宇。因狻貌为龙的五子,所以庙名为五爷庙,在当地影响颇大。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