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十八年四月底了,穿越过来没几天他那便宜老爹就驾崩了。
然后给他留下来个烂摊子。
都说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
但在朱厚照看来,真正给大明埋下亡国祸根的其实是这位被文官集团们给吹上天的便宜老爹朱祐樘才对。
是他颁布了《问刑条例》,把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官员贪污六十两死刑,给改成了官员们贪污不在处于死刑,而是用财产来抵罪。
也就是俗称的赎罪银。
从此刑不上大夫。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文官集团才开始做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其他不提,就单单这一点,文官士大夫不把朱祐樘给吹上天才怪呢。
在看看他的功绩,除了被文官集团硬夸的千古仁君之外,也就是收复哈密卫以及治理黄河了。
可是
哈密卫早在宪宗皇帝时期就已经收回来了,只是后来又在这位文官口中能跟汉文帝、宋仁宗并列的千古仁君手上给弄丢了而已。
当然,后来他确实又给收回来了。
可本来就是在他手上丢的,他又给收回来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这特么也算是功绩吗?
还有治理黄河...耗费无数钱粮物资,结果在弘治十八年导致黄河改道,河道直接向北移动了三百多里。
死了多少人?
结果他两腿一蹬,死翘翘了。
可却给朱厚照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这黄河治理的还不如不治理呢。
而且他这点破事都能被吹上天,怎么就没人说说朱厚照的应州大捷?
一场十几万人的会战,一场打的蒙古几十年不敢南下的战役,这放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
可结果呢?
历史上对此事的记载就只有寥寥数笔。
更可笑的是如此规模的战役,记载中却只死了六十八人。
如此规模的战役,只死了六十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