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
李青哈哈一笑,笑而不语。
在县城吃过东西,又带上干粮和水,李青开启了狂暴赶路……
戚继光武人出身,体魄自然优于李时珍多多,对李青的高强度赶路并无不适,只是有些不好意思。
堂堂大丈夫,却让人背着赶路,且背他的人还是在大明叱咤风云的永青侯。
戚继光哪能泰然处之?
还好,李青赶路的进度实在太快了,这种难为情并未持续多久,便抵达了目的地。
见过当地知府、卫所指挥使之后,戚继光便开始了筹备。
李青则是在周围一带打探情况……
从知府口中获悉,远不如直接问沿海百姓来的真实。
经过连续走访调查,还真获悉了有关倭寇的信息,不过,也不能说是倭寇,只是一些走私的浪人。
对此,李青倒不是太意外,也不是太难接受。
朝廷虽然一直打击走私,可走私情况从未真正杜绝,况且,朝廷对出口日本国的商品定价略高,加之日本国的银矿开采成本越来越高,如此情况,完全在情理之中。
不过,今日能走私,明日就能明抢。
李青认为之前的前瞻并没错,日本浪人冒着触犯大明律法的风险搞走私,显然是快活不起了。
随着生存条件进一步被压缩,明抢只是时间问题。
在台州逛了一圈儿,李青又去了福建沿海地区走访,这边倒没有走私的情况。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福建不如浙江富裕,工商业也不如浙江多多。
接着,李青又去了杭州,宁波等地方走访调查,走私情况屡见不鲜,深入了解之后,发现情势较为复杂,参与其中的有商贾、有平民、有官员。
走私不上税,价格自然优惠多多,且许多百姓全然将其视作了额外的经济来源,红薯土豆这些粗粮,都能卖上麦子稻米的价格,获益颇丰之下,自然趋之若鹜。
李青有些无奈。
若参与其中的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