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也不能光看坏的一面,至少……百姓已能足食。”
李雪儿微微点头:“与前朝、历朝相比,如今的百姓日子算好过了,眼下或许不够好,可之前更差,大明这么大,人口这么多,非是一日之功。”
李浩摇头道:“我不这么看。”
姑侄二人颇有默契的斜睨着他,异口同声道:“你有高见?”
“嘿?你们这是什么眼神?”李浩瞪眼,“别拿李家家主不当永青侯!”
“嘁!”姑侄撇嘴,“班门弄斧!”
李浩:“……”
李青深知大孙子的本事,更知道这孙子虽扮演的是商贾角色,对大明民生,却有着相当大的权重。
“不必管他们,说说你的看法。”
“还是青爷慧眼识人,知道我的本事。”李浩自得一笑,“有个成语叫厚积薄发,以我看来,大明彻底腾飞亦不远矣,多则五十年,少则二十年,便能具现化。”
朱厚照沉吟道:“何以见得?”
“因为蒸汽船!”李浩说道,“蒸汽船出海远洋之际,便是大明腾飞之时!”
难的有表现机会,还是在青爷面前表现,李浩自不想错过,当下阐述高见。
“大明自永乐朝便开海通商了,迄今已有百年又数十年,这么久的积累,工商业体系,甚至资本体系,已然真正成熟起来了,如今,大明就只差一个契机。”李浩神采奕奕,说道,“所谓契机,便是商机,蒸汽船的问世,以及随之而来的广泛应用,市场需求将会急速攀升……”
李浩说道:“大明开海百余年,发展势头之所以逐渐平缓,甚至有段时间,还有过萎靡,究其原因不过是市场需求不足,这点,在西方佛郎机的商路开辟上面,得到了长足的体现。”
“只要市场足够大,大明大小作坊便会如雨后春笋,财富、工人、相关产业链,都十分完备,一生二,二生三……市场有多大,大明工商业就有多大!”
这一番话说出来,莫说是姑侄二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