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月后,朝廷推出了一项政策——
正德十六年起,奏疏需参照《繁简字典》,以简化字书写!
五百余字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群臣自然是有怨言的,不过杨首辅一向够意思,加之只是书写奏疏时用,并未波及到其他方方面面。
他们不爽,却也没太大抵触。
推行简化字的第一步,总算是迈了出去。
严格来说,这并不算普及!
不过李青觉得也挺好了,正如杨一清所言,官员用简化字,读书人便会效仿,久而久之,自然而然。
……
不肯接受治疗的纪氏状态一天比一天差,不过,李青还是给开了药,尽到了医生的责任,至于病人如何选择,那他就无法干涉了。
邵氏李青也给瞧了,确实瞎了,不仅瞎了,离大限亦不太远,估摸着也就一两年的事了。
与纪氏不同,邵氏身体没病,反倒是精神……出了点问题。
想想也正常,丈夫故去,独守深宫,儿子远在藩地,暮年又丧子……所幸问题不大,远未达到精神病的严重程度。
只是瞧着怪可怜的。
怪只怪……岁月催人老啊!
毕竟,朱见深都走了那么多年了……
邵氏、纪氏都到了古稀之年,在这时代称得上长寿了,都快够得上喜丧了,没什么可惋惜的。
李青也挺能理解纪氏的选择。
行将枯木又一身病症,丈夫、儿子早早逝去,唯一的大孙子又不着调……确实是种煎熬。
……
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纪氏殡天了。
临终之际,朱厚照附在她耳边,告知了自己有儿子,她有重孙子的事实。
纪氏没留下遗憾,知道儿子这一脉有了延续,安详地闭了眼。
目睹离别,李青称不上不难过,只是感慨这时光的无情,当真是……任你风华绝代,到头来一样腐朽。
记得当初第一次去安乐堂,纪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