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也会安排不了这么多人。”
迟疑了下,朱婉清道:“李叔,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讲无妨。”
“科举是王朝的基石,若是科举出现问题,于大明王朝而言是祸非福,这会造成动荡。”朱婉清严肃道,“说难听点儿,大字不识的百姓比识文断字的百姓更安分老实,更方便管理!”
李青:“这一点我不否认,可时代在变,国家制度也要与时俱进才是。”
说话间,李青又把李宏的车给吃掉了。
李青继续道:“当初太祖建国之后,定下户籍制,为的就是民间稳定,为的就是方便朝廷管理,可结果呢?”
“结果就是在当时看来非常好的制度,随着时代发展,都会变得落后,反而会成为拖累。”李青自问自答,叹道,“眼下大明一切尚好,可这繁荣之下,也掩藏着诸多问题,比如经济的飞速腾飞,会不可避免的带来贪腐。”
“不能愚民了,再延续现有制度发展下去,大明的确还会更富,但……百姓却反而会更穷。”李青目光灼灼,“是时候让百姓握"刀"了。”
顿了下,“握"刀"并非要伤人,也可以自保。”
“本很低,收益却非常高,而若百姓不好糊弄了,那官员乃至朝廷都要掂量掂量……糊弄百姓的代价了!”
李青语气幽幽,唇角带笑,却殊无笑意。
接着,他再吃下一子,淡淡道:“大明这座庞大的权力机器运转起来耗能太大,很多时候需要额外动力才行。它过于蠢笨,想让它前进,得踢它一脚才行。”
朱婉清震悚,失惊道:“李叔,如此……是否太冒险了呢?”
“呵呵…,如若一直愚弄百姓,待到有朝一日矛盾不可调和,那时候动的可就是真刀真枪了。”李青道,“保持阶级博弈,乃至阶级斗争,才是真正稳定的不二法门,不然,弱的一方一败再败,最终只能选择掀桌子。”
“可……”朱婉清有心反驳,却无从说起,好半晌,叹道,“你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