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之间认可这个,也认可名义上的老师,当然,名义上的老师亦认可,这样对彼此都有好处。
皇帝虽不认可,却无奈何。
毕竟……人家又没摆在台面上!
这是共识性风气,不是皇帝一纸诏书能够改变!
这不,礼部左右侍郎争先恐后,几个郎中也跃跃欲试,其他官员虽没资格担任,却也在无形站队……
奉天殿一片嘈杂,朱佑樘火大。
“主考官之事……距离考试还有段时日,此事不急!”朱佑樘沉声道,“暂且不论,朕早有主意,届时会通知。”
“皇上,科举不容马虎,事到临头再做任免,怕是忙中出错啊!”
“是啊皇上,还请皇上早做决断。”呵呵,朕早作决断,岂不是帮你们理清形势,方便站队?朱佑樘冷笑:“朕说了,此事暂且不议,你们如此着急,可是为了私下结交?”
“……”
见没人说话了,朱佑樘这才道:“朕乏了,诸位爱卿若有言奏,留折待阅吧。”
说罢,扬长而去。
乾清宫。
朱佑樘翻阅着小本本,心情莫名烦躁,御极十余载,一切风平浪静,可也正是如此,文官集团的声势越来越壮大。
非他不作为,实在是……政治土壤就是如此。
眼下,大明无战事,而工商业的蓬勃发展,也给了文官们大展拳脚的机会,天下太平,治理国家只能依赖文官。
朱佑樘不是不想打几仗,借此提拔一些武将,以此巩固自己的权柄,然,师出要有名,不能想打就打。
皇帝也不能凭喜好办事。
“唉,但愿李总兵这次,能好好打一仗……”朱佑樘自语,随即,又是苦笑。
李宏都奔着花甲之年去的人了,又还能干几年?
至于年轻将领,他也不甚了解,且水师离他远,就算提拔一些骨干,对巩固权力的作用也不大。
真想把军权牢牢掌控在手,还是得靠陆战,借着打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