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老夫也是情非得已啊!”
蔡邕明白周琛话中之意,望一眼一旁有些伤感的蔡琰,心中也是难过,却又有些无奈:“小女既已许配卫家,那便是卫家人了,由不得老夫做主。再者,昔日老夫从朔方回到中原,路过河东安邑,张让派刺客追杀,若非卫家相救,早已成了一堆白骨。也正是因此,两家才有了这门儿女亲事。卫家在河东虽非名门望族,但也是世代书香门第,卫仲道少年才俊,虽身患疾病,冲喜之后,若能痊愈,日后未必不能有所成就,这也是琰儿的命!大人就不用多管了,老夫此来正是向大人告假的,还请大人准老夫两月假期,将小女送到河东去完婚。”蔡邕说完,便将手中的公函递了上来。
周琛听蔡邕说了半天,讲的无非是报恩之类的话,也不去接蔡邕的公函,知道对方决心已下,不是他所能劝阻的。一想到历史上蔡琰悲惨的一生,就不禁心中不忍。
红颜薄命,才女蒙尘,若他眼睁睁看着蔡琰走向火坑,走上悲惨的命运,那他就太冷血无情了!
卫仲道咳血,用后世的医学观点,很可能就是肺结核、肺痨。以这个时代的医术根本没得治!让蔡琰去冲喜,这样无疑就将对方往火坑里推,而且历史上也确实如此!
据历史记载,蔡琰嫁给卫仲道后,夫妻恩爱,但是卫仲道不到一两年便去世了。蔡琰并没有留下儿女,因此只好又回到娘家。后来洛阳之乱,蔡琰被胡人掳走,在塞外饱受侮辱。十二年后,她被曹操赎回中原,嫁给了董祀,并以个人悲惨经历,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
《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实质上记录的就是蔡琰一个女子,在战乱时代的真实悲惨经历。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等等,这些描写蔡琰在战争中所见所闻,亲身经历的胡人掳掠欺辱中原女子的悲惨之事,读之常使人悲愤难忍,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