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未曾答应。今日你却擅自入宫,看来是有些重要的事情要向朕陈述。究竟是何等大事,竟让你甘愿冒着生命危险来见朕?”
太皓听罢,目光坚定,微微欠身,朗声道:“回陛下,草民今日冒昧进宫,确实是有一桩关乎天下苍生生死存亡的大事亟需启奏。近年来,各地频遭天灾人祸,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田园荒芜,粮食短缺,苛捐杂税更是日益加重,导致民不聊生,哀鸿遍野。草民斗胆,请陛下体恤民间疾苦,减轻赋税,广开粮仓,救济受难的黎民百姓。”
太皓在提到此事时,有意无意地看向站在一旁的青鸾公主,她那清澈如泉的眼眸中似乎也闪过一丝忧虑。他犹豫片刻,揣测着是否应当将更多的隐秘全盘托出,毕竟此事一旦牵涉更深,只怕会触动更多复杂的权谋争斗。
然而,长襄女皇仿佛洞察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对着太皓温和地说道:“太皓,不必顾虑,这位是朕的女儿,青鸾公主。她也是心怀百姓之人,你有何难言之隐,但说无妨,你千里迢迢进宫,定是有必须要朕知道的事。”
青鸾公主柳眉微蹙,眸光流转,显然对太皓的说法持有疑虑。她轻启朱唇,声音如玉珠落盘,既显尊贵又不失柔美:“原来你就是太皓,你所说的天下民不聊生,可有什么凭证?还是听信了传言?”
太皓不卑不亢,挺直身躯,一双眸子犹如黑夜星辰,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答道:“草民所言,非道听途说,乃是亲身历行于市井乡村,亲眼见证了百姓们的困苦生活,他们的哀愁与无助,草民深深烙印在心。”
长襄女皇听着太皓的回答,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疲倦与无奈,她沉吟片刻,转向青鸾公主询问:“青鸾,近来各地呈上的奏折中,可有关于民生艰难的具体记载?”
青鸾公主秀眉微蹙,低头回应:“陛下,朝中大小事务繁忙,奏折均由各部大臣处理,女儿并不具体负责此类事宜。”
长襄女皇喟然长叹,指尖轻轻抚过床榻边缘,语气中夹杂着深深的忧虑与自责:“朕这些年疾病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