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奔小康不成问题。
但是小哥俩拒绝了兑店的提议,李少年龄够了,他打算参军。
李多表明了心意,他想跟着嫂子继续学做买卖。
眼下锦书要去开疆辟土不方便带他,他就在京城帮忙看店,工资随便锦书给。
以后锦书安定下来,李多想过来继续跟着她,这也是他的意见,也是他父母的意思。
自己当老板虽然好,赚的也不少,但是李家人眼光比较长远,觉得李多还年轻,让他跟着锦书多学学真本事,比急着赚钱来的好。
李多没读大学已经是全家的遗憾了,说什么也不能错过锦书。
没有人比李家人更懂锦书的能力,以这次锦书去毛国做生意为例,她一走就是半个月,店丢给李家哥俩。
竟然稳定运营,一点纰漏都没有。
这并不是李家哥俩能耐高,而是锦书临走前,留下三张纸。
上面写了各种开店会遇到的问题,从库存管理,到商品销售,分销人员的管理,甚至连混混上门闹事怎么处理,也都有写。
李多就按照她写的一步步操作,他惊讶地发现,经营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锦书都写了。
这薄薄的三张纸,有些人开了一辈子店,都未必能悟出这么多的经验。
大学里教的是理论,锦书身上全都是实战经验,跟在这样的人身边长见识学能耐,多少钱也买不来。
所以李多宁愿拿工资当马仔,也要坚定不移地跟着锦书。
食品厂那边也是差不多的状况。
张水灵表明了态度,她要追随锦书。
食品厂是锦书部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锦书把厂长陈国栋弄下去后,整个食品厂都落在她的掌控中。
食品厂现在是张水灵负责管理,锦书把厂子的销路打开了,张水灵只要做她擅长的抓生产就行。
生产出来的熟食,近八成都是给锦书做外贸,以物换物的,剩下2成,还要分给周家姐弟一半,只有1成是给京城其他散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