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现在所有观众的表情,
一个“啊?”绝对能够完美适配。
所有人都是张大嘴巴,眼睛里泛着不可置信的眸光,大脑处于半宕机的状态。
还能这样?
这首三行情书也太逆天了吧。
原来还能有这样的三重反转吗?
俞东孙和观众们在第一层,初看只见是三句逻辑混乱,狗屁不通的文字堆砌。
倪敏和钟紫站在第二层,看到将顺序颠倒过来后的唯美和浪漫。
而余景,身为作者,显然是站在了第三层。
他用前面两句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来铺垫第三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从而将这种可能性,从根源上彻底抹杀掉。
绝了!
简直绝了!
这已经是类似逻辑学上的经典三段论推理——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当前面两段大前提和小前提都是错误的时候,得出来的结论,自然也是错误的。
问题是,
逻辑学属于严谨的学科,一点漏洞都不能存在。
而文学创作属于感性的学科,有时候为了文字张力,会采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把瑰丽幻想落实成文字。
两者就如同冰与火一样,属于两个极端。
谁又能想到,竟然有人能够在文学创作上,使用逻辑学的修辞手法呢?
当理性与感性碰撞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出来的火花,就如同彗星撞地球一样,可谓璀璨夺目!
此时,经过余景的亲自解读,观众们才算是彻底明白了,第二层解释和第三层解释之间,存在有多大的差异。
在倪敏等人的解读里,最后一句是“我在想你”。
这里虽然有情书未曾寄出的遗憾,但也蕴藏着希望。
假如呢?
假如我再勇敢一点,去向他/她表白,是不是还有成功的希望?
哪怕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