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根特制的缆绳,头跟尾现在已经是两头都固定住了。
但也仅仅只是固定住了,还需要进行收缩调整有效的长度!
太长了不行,会摆动!
太短了也不行,绷紧之下,会大幅度的无限提升张力。
不长也不短,不会摆动,也不会太绷紧,这才是最完美。
而要到达这种完美的程度,也不是一件简单之事。
虽然调整的工作是可以通过机器来运行,可毕竟还是需要一点一点的去调整。
这一根缆绳,可是花费了很大的代价才拉下来了。
要是一不留神拉拽的太紧,万一哪里出了问题,没有一个人能担负得起责任。
后续经过足足一个月反复一点点的调试,才将这根缆绳的长度调到最佳的状态。
通过这次的调试,也收集到了足够的数据。
第二根,第三根,乃至后期其余的缆绳,基本上就可以依靠这个数据去调整。
后续的时间里,陆陆续续一根根的缆绳被放了下来。
前后耗时五年,终于搞定了九十九根缆绳。
而这,也仅仅只是宇宙云梯的第一个阶段,也算是根基。
万事开头难,虽然后续还有很多繁琐的工程,但根基打好了,后续的工作就要相应舒坦不少。
缆绳都搞定后,开始安装升降舱。
每个升降舱都被设计成为了巨大的三角形,按照力学原理,三角形是最坚固,也是最稳定的。
整个升降舱大概能容纳上千人,配备九根缆绳。
也就是说整个宇宙云梯,要是能全部完工,就会拥有十一个升降舱,一次大概能同时往上送上万人。
半年后,第一个大型升降舱组装完毕,接下来就是尝试阶段。
第一次尝试,无乘客状态下尝试。
采取两次动力提升,第一次是燃气推进装置,类似于火箭发射。
燃料和氧化剂在燃烧室中燃烧,背着飞行方向不断地喷出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