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听魏申要想听他的治国理念,便说道: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养家糊口、办理丧事没有什么遗憾的了。百姓生养死丧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五亩大的宅院,在里面多种植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绸了。鸡、狗、猪等家畜不失时机地畜养起来,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百亩大的农田,不去妨碍农夫适时耕种,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免于饥饿了,认认真真地办学校,反复用孝悌的道理来教导子弟,须发斑白的老人就不必背着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都有绸缎穿,有肉吃,老百姓不挨冻受饿,做到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的,是从没有过的事。”
魏申听后又问道:“那么,一国之君该如何管理国家呢?”
孟子又答道:“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一个国家便能得到长治久安,一个国家要想对外百战百胜,就要实行仁政,周武王实行仁政,所以夺得了商朝的天下;商王汤实行仁政,所以夺得了夏朝的天下,这两位王的实力并没有他们的对手强大,但是由于他们实行的仁政因此夺得了天下,只要一国之君愿意施行仁政,那么这个天下迟早是他的。”
魏申听后点了点头,又问道:“一个国君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孟子答道:“一个国家的国君,一是要以身作则百姓才会按法令行事,二要勤俭,体谅百姓之苦,三要有仁爱之心,这样百姓才会听从,四要尊师重道,天下贤才才会投靠,五要虚心纳谏,忠臣就会靠近,奸臣则会远遁,六要赏罚分明,百姓才会跟从,这样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如果一国之君做到这六点,国家便能强大!”
魏申听完十分高兴,起身拜道:“先生之言,使我茅塞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