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等分田的成就奖励,多五百块手头倒是宽裕。
但时间上,李承平还是不想等那么久。
毕竟迟则生变,谁知道以前最早承包酱料坊的,是什么时候找大队谈的?
李承平决定,钱的事一会回来再好好琢磨。
明天一早,先找堂亲,还有师傅家的儿女谈谈。
钱没到位,但事情肯定得提前动!
伙食这会就能改善。
媒婆待会也得去推脱。
想定主意,李承平拿出八块三毛五的零钱揣兜里。
随后到厨房,又倒腾些酱料腌菜出来。
弄完这些,李承平就出了家门。
正值下午,又是周末。
这大河村的路上,到处都是玩耍的孩子。
有些看着面熟的,见了李承平都是“六叔公”的喊。
偶尔有跟李承平差不多岁数的,又喊的是“六叔”。
李承平也是笑笑,点头示意。
因为爷爷那代是房里最小的。
到他这“承”字辈,在大河村辈分高了些。
跟李承平差不多年纪的,其实都跟李世文是一个字辈。
虽然有的同村同姓,其实隔的挺远早就出了五服。
但大多也是跟着李承平的堂亲们学称呼。
好歹是村里手艺人,辈分也高,在大河村的声望面子多少还是有一点的。
一路走下来,这辈分一高,让人喊得李承平心里也挺舒坦。
毕竟后来自己也很久不回村了。
便是回了,那辈分不得往上加个“太”,甚至“高”都管不住,隔得远不亲。
尤其往后各处城镇化,农村的都往外走,种田的少了,人情味乡土气也淡。
当然,只不过每个时代每个地域都有特色。
此情此景,倒是勾起了李承平不少回忆。
一路走,李承平循着记忆。
很快,李承平就找到了村里另一户屠夫的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