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工服的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呈现出一派有序的生产氛围。
“小心点,可以罐装了。”次氯酸钠生产罐装区,几名工人熟练地将连接着次氯酸钠的管子插入摆放好的空桶内。很快,一车次氯酸钠罐装完成,明亮的黄色瓶身让整个生产区有了生机和活力。
接着,大家乘车前往了工业园区二期,远远便听到打桩机的轰鸣声,挖掘机舞动着铁臂,工人们在烈日下精心施工……挖机、吊机、工程车和工人们劳作的身影交织在一起,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绘成了一幅镇北人只争朝夕建设园区的壮观景象
多家入驻企业正在进行设备的搬迁、整理工作。在一家木业公司,多台叉车忙碌着搬运板材和机器,货车师傅正打扫清理车厢,说道:“我昨天就开工了,从早上8时干到下午6时多,给公司搬迁木板和设备,一天拉3车,每车能赚400元。”
看完二期后,陈德明对镇北工业园区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高度评价,对园区发展模式和理念高度认可,表示未来可期,他会持续关注园区的发展。
上车后,王鸿涛说:“陈书记,咱们现在返回一期,我们利用了一个标准化厂房举办电焊工培训班,正在授课。”
“我对你们这个订单式培训很感兴趣,如果切实可行,可向全省推广!你简单说说订单式培训取得的成果吧。”
“陈书记,订单式培训的想法来源于镇北庞大的外出务工队伍,2013年镇北外出务工人员达到了15万人左右,月收入基本在3000元左右,而且还有背井离乡,抛下妻儿老小,适逢镇北工业园区蓬勃发展,用工需求急剧增加,而各种技工的短缺极为明显,所有我们征集了企业的用工需求,签订了2600份用工意向,征集到52000余工作岗位。并针对企业急需的电焊、维修电工、热处理工、钳工、机修钳工、装配钳工、工具钳工、镗工、车工等40余个技术种类,举办了41个培训班,实行免费定向培训,培训期间每人补助15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截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