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的注视中,王元扫了眼四周,淡淡道:“长乐坊很美,我也希望这里能一直这么美,天地有灵,太原有难,以此画祭天地,保太原长安。”
画卷落下,自动轻轻展开。
画卷中的事物仿佛活了过来,书生,鱼儿,少年郎,竹筏,明月,彩灯,一切的一切,明明很平淡,却让人心平气和,只觉世间美好不过如此。
画卷落下,与水交融,绵长的长乐河微微一颤,无数鱼儿跃然而出,溅起明月,散落珠光,而后纷纷游向画卷所在,像是朝圣,又像是在争渡。
两岸群众早已震惊在万鱼争渡的画面中,没注意到竹筏悄然靠岸。
“给你,今晚算是你赚到了。”
秦启把一锭银子丢给少年郎,他虽然不喜欢坐少年的竹筏,但是承诺的价钱不会少。
少年也没想到自己还能收到如此高的报酬,一时有些慌神。
“大人不用那么多,十文,十文就够了。”
“十文?你当我是谁,说是一两就是一两,你收着就是。”
秦启一副阔佬模样。
事实上他也是真的有钱。
一两银子听上去不多,实际上一文钱就相当于一块钱的购买力,还是八九十年代那会儿的一块钱。
一两银子是多少?
一贯钱,也就是1000文,到了二十三世纪起码也值四五千。
长乐河百米不到的宽度,一次摆渡收费四五千,还一副不在意模样,这不是阔佬是什么?
其实从秦启的阔绰侧面就能看出这个世界贫富之间的差距。
穷人还在为几文钱烦恼,有的人却几十上百两的往青楼消费。
真应了那句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也是王元‘献祭’画卷的主要原因。
因为在他看来,那幅画除了让那些风流人物变本加厉的去享受生活,完全没有其他作用。
保佑太原长安?
话是这么说的,但一副画能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