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官员,得交投名状,首先是解放其家的奴婢、交出其家的土地和粮食、免除其家对外的债务,还有就是参与公审,少一样都不行。
你知道的。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古人诚不欺我。
尽管李俊和乐和的要求多少有点吃饱饭骂厨子的意思,但以郑知常为首的一批文人,在权衡利弊了之后,还是向大元帝国交出了投名状。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俊、乐和等人出发前,江鸿飞君臣便制定了,在箕地实施改汉令(收集箕地的所有书籍,以后箕地只准使用汉字,想在箕地当官,必须熟悉汉字)、汉服令(箕地的所有人必须留汉人的头发、穿汉人的衣服)、汉币令(箕地的货币要跟大元帝国完全相同)。
在郑知常等高丽官员的配合下,李俊、乐和等人已经开始在箕地推行这些法令了。
无疑,这引起了不少箕地的人的不满,其中也包括一些已经投靠大元帝国的人。
可李俊、乐和等人根本就不理会这些声音,强令箕地的人,不管是谁,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这些法令,敢有违抗者,杀无赦。
在这里,李俊、乐和等人展示出来了他们铁血的一面。
不过话又说回来,反对这些法令的,其实主要还是那些逃过一劫的高丽王朝的达官贵胄、豪门大户、仕绅望族,那些高丽平民和高丽奴婢都已经开始对江鸿飞盲目崇拜了,再说,大元帝国推行的这些法令对他们影响也不大,他们又怎么会反对?
关键,李俊和乐和从来都没有骗过高丽平民和高丽奴婢。
他们中立了功的人,真的会得到江鸿飞的亲自接见,并亲自给他们授予他们应得的官职。
而且,他们家里的女儿,真能参加大元帝国礼部举办的选秀。
关键,有江鸿飞的命令,大元帝国礼部的官员,会对这些为大元帝国立了功的高丽平民和高丽奴婢家的女儿网开一面,只要她们是处女,只要她们长得够好看,哪怕她们在其它方面表现得差强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