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各个地方。是被征服的黎凡特人、贝都因人、库尔德人和少数的埃及人与波斯人的混合体。这些沙漠民族有比较富裕的,还在长袍里面穿了链甲,鳞甲或者皮革的甲胄。
这些士兵构成了伊尔汗国庞大军队的主体。除了盾矛手之外还有数量不详的弓箭手,剑士和标枪手。他们的战术受到罗马的影响比较大。甚至有一些比较精锐的部队,能够以盾矛,剑士和标枪手组成一些看起来稍显散乱的罗马方阵。当然,这些士兵和他们所使用的阵型的实际战斗力还有待商榷。
在阵型散乱,战斗力参差不齐的阿拉伯军队的前方。便是伊尔汗国的次一级的重骑兵。
这些来自亚美尼亚,埃及,波斯地区的贵族武装,雇佣骑兵,以及阿拉伯帝国的残余力量被旭烈兀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起来。总共五千到七千名穿着各式重型甲胄——重型链甲,重型鳞甲,重型环片甲,重型板链复合甲,重型扎甲……的重骑兵,组成了汗国第一波次的攻击阵列。
旭烈兀的态度非常明确,他要将这些士兵当成炮灰来使用。以这些重骑兵的冲锋,消磨诺曼军队的数量、士气和体力。
当然了,在这些重骑兵的前面,还有一批更加炮灰的部队。他们便是被强行征召的阿拉伯平民。这些人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装备,农具,木棍,菜刀,匕首。甚至空着双手的都有。
如果说旭烈兀是想要用外族的精锐消磨诺曼人的数量、士气和体力的话。那么他部署这些士兵的目的,便只有后面两条了——甚至第二条都很难实现。他也只能希望这些人渣滓多浪费诺曼人一些体力了。
蒙古人起家的精锐轻骑兵,以及数量不少的阿拉伯骑兵,则被旭烈兀部署在军队两翼。这些装备了轻型链甲,扎甲,骑乘阿拉伯马和蒙古战马的士兵被旭烈兀命令,以搔扰战术攻击诺曼人的两翼。务必要拖住对方两翼的精锐骠骑兵,以及骑士部队。让这些诺曼人引以为傲的,冲击力强大的骑兵无法发挥作用。
双方都各有一套战斗的方式。厄斯将军选择的是诺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