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而终,不懂得一以贯之,你的行为让我想起了孔子的故事。”“孔子虽然被称为私塾的开创者,可其实他在当时那个时代也不是没有竞争对手。”
后人回顾孔子,肯定觉得孔子总是一枝独秀,其实回到他的时代,孔子其实一点也不特殊,甚至还很失败。
如果不失败,也不用周游列国,不用自嘲是丧家之犬了。
孔子确实是开私塾,收徒弟,但这种事情别人也可以学,比如孔子的政敌少正卯,他也是开办私塾的。
孔子说是三千弟子,那么这三千弟子真的会只听孔子的课程么?当时的人并不知道孔子在未来的地位,当时他们可能只觉得孔子水平还行,但不一定就非要追随他。孔子并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很多弟子肯定是孔子这边听听课,再跑去少正卯那也听听课,甚至会用少正卯的观点来反驳孔子。
孔子能怎么办呢?也只能忍着,毕竟同行才是最残酷的对手。
孔子最喜欢颜回,因为颜回从来不会去听少正卯的课,所以颜回死后,孔子很伤心,因为少了一个知己。学生很多,但真正能坚定不移相信自己的却很少。
最后孔子之所以能胜出,一是他发现了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就算不好实践,但至少有了一个方案,指明了方向。二是他在鲁国当官的时候,把少正卯杀了。
死人就不能和孔子竞争了。
“孔子和少正卯互相竞争的时候,肯定有很多弟子是两头下注,谁赢他们帮谁。你现在的行为和那些弟子一模一样啊,我劝你学学颜回,押宝就押一边,买定离手,别想着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杜兰借小黑之口说道。
“难道少正卯那边就没有颜回那样的坚定弟子了么?为什么世人只记得颜回,却不记得少正卯的弟子?就是因为少正卯输了。那些听过少正卯课程的弟子又如何?他们还不是被历史遗忘。被记住的,还不是孔子的好学生?”“所以平衡才是最佳选择,至少对我这样的人而言如此。”作为家,工藤优作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