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乾清宫暖阁。
永乐帝召集了永乐朝堂所有文武重臣前来议事。
勋贵武臣一方,魏国公徐辉祖,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
文臣缙绅一方,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礼部尚书李至刚,兵部尚书金忠,工部尚书黄福,都察院都御史周新,内阁学士解缙、黄淮、杨荣、金幼孜等人,甚至还包括了大皇子朱高炽和三皇子朱高燧,以及太子少师姚广孝!
至此,整个永乐朝堂初年的核心阵容尽数在此。
朱高炽和朱高燧为什么会来,这就是永乐皇帝的手笔了。
基于上一次的权利交换,朱高煦在京武勋势力被连根拔起,夺嫡形势彻底崩盘。
紧接着李弘壁去甘肃这段时间内,解缙、黄淮和杨荣等人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而是抓紧时间援引各种先例,明里暗里地示意皇帝陛下该遵循宗法礼制,册立大皇子朱高炽为太子,给人家办正位大典了。
朱棣被这些人惹得烦不胜烦,加上他也知道这个大儿子擅长文治,索性命朱高炽前往文渊阁听政,算是给了朱高炽接触朝政的机会,解缙、杨荣等人这才安分了下去。
毕竟大皇子都已经开始听政了,那就和太子没什么区别了,差的就是一个名分罢了。
他们也都是人精老狐狸,明白不能把皇帝逼得太紧了,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但是,他们终究还是小觑了朱棣的手段。
是,老二现在被圈禁着,朱棣不能言而无信,自己打自己的脸,但是老三这不是好好的没事干嘛!
所以朱棣又让老三朱高燧也听政,反正都是皇子,以后也是要就藩一地做藩王的,多积攒一些治政经验,不至于去了封地后做个暴虐无道的昏主,残害地方百姓。
皇帝的这个理由,堪称无懈可击。
解缙、黄淮等人能怎么办?
还不是只有眼睁睁地干看着!
只要听政的不是那二皇子朱高煦,他们都可以接受!
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