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期,求鲜花,评价票,求数据支持,不然新书曝光就是一闪而过,非常谢谢大家了,只要有数据,更新不是问题。)
杨为民今天也算是坐了一趟过山车了。
作为厂长的杨为民想到的可不是这台机床的好坏。
就李恪展示的这技术比王工都高。
王工都束手无策,他上去捣鼓捣鼓就成了。
“这就是北大生吗,看来自己要多去大领导家厚着脸皮要点人了。”
“运输队拉到机床维修厂的那几台,不,不只是那几台,那些排队等着修的也可以让李恪试试看。”
“这种技术天赋的人才,到哪都是香饽饽啊,看来不能让他做技术工程师实习期了,十七元八角四分哪能留的住人啊,哪家出不起啊。”
“这样的人才必须要留在厂里,那个房子看来也要换个大点的。”
“不过听张芸的说法那个院现在只有耳房了,这样可不行,张芸就是脑子不够灵活,你可以找人换房吗。”
杨为民当即宣布,考虑到厂里正需要用人,我们的李恪同志,虽然他是个新来的,今天才报到。
但是技术上,各位同志们也看到了,我提议给李恪同志转正,工资提到三十六元。
有人反对吗,举手表决,同意的举手。
因为不符合规章流程,又担心自己私下操作,给其他人留下把柄,善于用势的杨为民就让工人们一块表决。
果不其然大家也不傻,如果厂里的效益上去了,大家的奖金都会提升一大截。
尤其是就李恪这比王工还要厉害的技术,厂里那堆排队等着修的机床能够厂里自行修好。
那么家里人都有可能进入到轧钢厂上班了。
自从去年八级工资制全面执行,工人的工资从以前的毛毛雨直接变成了小中产了。
修好了机器的李恪,可不会在那边骄傲自大。
虽然自己有悟性逆天,但是王工毕竟是自己的师傅,自己也是因为师傅修机器而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