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巢时,对方偏偏也只有几千,袁绍的兵都去哪里了呢?
七十万大军只留几千人防守唯一的粮仓吗?
更不用说四庭柱挂帅的冀州兵,在这段时间内竟然被曹军连连击败,竟然无一胜绩,这是那里出了问题,士气不足?兵力不足?粮食不足?武器兵甲不好?
所以官渡之战的记载,有着极大的水分,外人很难通过修改的面目全非的记载了解内情,只有明白战争原理,和曹操亲自交战过的人,才明白曹操为什么那么难对付。
要知道许县和乌巢之间的距离,甚至远于邺城到乌巢的距离,曹操的后勤压力还要更大一些,就这样袁绍还没有打赢!
南北朝时期就有很多人质疑过,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认为,“魏武.受降卒三十余万,余所吞并,败者十二三而已矣.虽征战损伤,未应如此之少也。”
宋裕、沈祖祥也认为官渡之战时,曹军兵力应在十万人左右,略低于袁军或与袁军持平。
这也是为什么沮授为首的几名谋士强烈反对官渡之战,而是建议用轻骑骚扰曹操后方数年,才全面开战的原因。
沮授这种人都没有信心和曹操打对攻,为什么有人还真会相信曹操兵力处于大劣势呢?
战争的因素很多,战争动员更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袁术不信邪,所以他遭到了巨大的失败,即使是唯一面对曹操军打过胜仗的袁熙,也在不断的交战中,明白了曹操的底气。
曹操其实虽在中原,用的却是后世游牧民族全民皆兵的作法,这种战时动员体制是如此有效,以至于影响了数千年间的华夏战争史。
这个天下,谁更加舍得放下身价,谁的手段更狠,谁就能走得更远。
打仗不是请客吃饭,打仗时是倾其所有,赌上身家性命的拼死一搏,在这点上,曹操比所有人觉悟的都早。
与城内惶恐不安的袁术相比,被残酷现实教育过的袁熙,如今也已经是开始觉悟,他已经带领兵士冲入城中,并占领了一处破损城墙,居高临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