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的老师,是他的荣幸。
朱高炎倒是略带质问。
“有这么牛吗?”
对于这所为的观相算命,朱高炎并未了解过多。
“这或许是老夫想多了吧。”
……
与此同时。
朱棣看着呆愣的姚广孝很是不解。
“老和尚,你都已经坐在这里四个时辰了?”
“怎么?论学给论傻了?”
对于朱棣的调侃。
姚广孝并未理会。
而是时时刻刻思考着论道之时。
在和那个孔夫子论学之时。
他才亲身体会到,何为学识碾压。
何为思想碾压。
在论道过程中,他曾提到一个问题。
治和官两者能否相离。
姚广孝身为僧人,他既厌恶官场的争斗。
却也不想放弃心中志向。
故而,他半僧,半官。
一边当僧人,一边当官。
因此,这是他心中最为大的困惑。
那就是怎么样既能离开官场之争。
又能实现心中所想。
而孔子给出的答案是。
治,乃人之行治,力行十载,亦有不完。
志,乃心之行治,力行十载,不完亦乎?
这两句话,很快就解开了姚广孝心中的结。
道理很简单,治,是他脑自里想做之事。
却瞻前顾后,厌朝堂,却不愿放弃。
精神内耗,这样下去,就算是十年,二十年,也完不成心中之志。
而志,则是心中所想之事。
从不瞻前顾后,既心中所想。
哪怕朝堂争斗又如何?去主动适应。
去做,少想,十年二十年后,会发现。
所有的不适应,皆是想得太多。
所有的不好,也是想得太多。
可以说,孔夫子对于自己的问题对答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