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行舟一一还礼,眼眸澄澈,看不出心中想法。
贾政冷眼旁观,此子如此做派,要么是呆板到极致,无任何内心想法。
要么就是城府极深,让人一眼看不透。
只是不知这位四姑爷属于前者还是后者。
贾政:“行舟可有字?”
陆行舟:“字景山。”
“行舟景山?倒也相配,景山,来,这边坐,这里是宝玉新近在学院中,做了三篇文章。
景山给评判一些,这宝玉学的如何?”
陆行舟接过贾政手中的文章,看着贾宝玉的字。
贾政:“不知景山觉得,宝玉的字如何?”
陆行舟:“好,个个都好!”
贾政表面上,对贾宝玉严厉,但是见有人夸奖贾宝玉,他还是高兴的。
“哦?哪里好?”
陆行舟:“咳咳,哪哪都好!”
贾政也醒悟过来,眼前少年是当朝状元郎,拿着贾宝玉的字在他面前显摆,岂不是关公门前耍大刀?
不过...贾宝玉自幼习字,如今已十余载,眼前状元郎比起贾宝玉,略张一二,人家小小年纪,就能高中状元郎。
而自己的儿子
贾政将陆行舟和贾宝玉一对比,心中对贾宝玉隐隐不满。
陆行舟见头一篇写着题目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原本破的是“圣人有志于学,幼而已然矣。”贾宝玉的夫子却将幼字抹去,明用“十五”。
陆行舟道:“宝玉原本。幼字便扣不清题目了……幼字是从小起至十六以前都是。幼。这章书是圣人自言学问工夫与年俱进的话,所以十五,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俱要明点出来,才见得到了几时有这么个光景,到了几时又有那么个光景。把你。幼字改了。十五,便明白了好些。”
看到承题,那抹去的原本云:“夫不志于学,人之常也。”
陆行舟摇头道:“不但是孩子气,可见你本性不是个学者的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