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赵高,你二人乃是法学大家,朕要求你们召集天下法家门人,同时召集儒、墨等诸子百家,共同修法。”
“待新法出炉,朕要与先生亲自审阅,并且商讨新法的施行。”
始皇帝没有说怎么修法,修成什么样子,他要群臣通过先前卓凡与自己的对话去自己悟,他还让一众皇子参与其中,连胡亥都不例外。
这个要求的潜台词还有让他们对一系列利民利农政策的推行进行监督,毕竟新的政策需要国法的支撑。
始皇帝从手中的书中,从卓凡身上,已经悟到了一部分后世的治国良方。除了大国策外,他的眼光看是看向底层百姓,关心农事与粮食生产。
这是始皇帝首次深刻认识到为什么粮食是国之根本之一,对农人的重视将影响到大秦的未来。
“朕以前的认知太浅薄了,都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看来巡游依然不能停,只是目的不同,可以收获的成果也不同。”
始皇帝决定继续巡游,只不过不再是为了寻仙问道,而是要关注百姓,亲自监督国策施行。有了这个想法的始皇帝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只是大秦的舵手。
一切的变化起源于一册书籍,一些画面的片段,几个时辰的交心,卓凡功不可没。
修法是始皇帝临时想到的,交代完后就要说回正事。
“先生,你觉得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卓凡没有要补充的,只是继续口述农事要点,由李斯一一记录,这些都是千年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
这些内容包括更合适的时令,不同地域对不同农作物的影响,大秦如今可以获得但还没发现的农作物种类和特征,以及大秦之外还有那些宝物一般的农作物。
其中有现成的可以马上应用的东西,也有只是一个概念还需要不断探索,经过一次次试验才能收获成果的。
所有的内容无一例外全是满满干货,而当卓凡口述完,大殿之外的天早就黑了,整个咸阳城都被烛火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