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宁来的时候忘了提醒新加坡总督透要低调奢华,这家伙搞得欢迎仪式其隆重,到处是“欢迎公爵大人造访新加坡”之类的标语,在港口,还派来了中国的舞狮队,鞭炮声响彻云霄,气氛热烈之。
就算没有唐宁的引导,透也知在马来亚华人才是进步力量,因为当地的马来人相当的懒惰,以至于拥有一定权力的名义上的统治者苏丹(君主称呼)不得不采用“港主制”来发展经济。
在没有工业的马来亚,发展经济自然就是开垦种植园,以两种流行的经济作物为主:甘蜜和胡椒。甘蜜是印人嚼槟榔时的配料,而19世纪的欧洲人对胡椒这种香料特别痴迷。(槟榔是强致癌物,可别印人)。
为了鼓励劳动力开拓河边的土地,当一个种植者选择一条河流边上的荒地时,他便向统治者申请一份叫“港契”的准证,在这种准证里,统治者给他一大片土地的保有权,它的范围是在一条河的支流和另一条支流之间,支流流入主流的地方便是一个“港”,开港者称为“港主”。
申请港契的人几乎全部是华人,大量的中国劳力通过这种方式来到马来亚拓荒。在唐宁的种植园没有开通之前,所有为港主工作的劳力也不不过是数人,唐宁一下就带来了两千人的队伍,其中500人是“常备军”,另1500人负责种植园的劳动,闲时进行军事训练。加上唐宁最新从欧洲带来的这500猎兵,为唐宁工作的半兵半农达到2500人之多,在马来亚是一股决定性的军事力量。是新加坡“自愿步枪军”的主体,其余欧洲殖民者的力量比较散乱,不可能与唐宁的黑森雇佣兵抗衡。
54年5月的时候发生了华人社团之间的火拼,死伤数人,正是被新加坡自愿步枪军强力弹压下去,并成了新加坡总督取缔秘密结社的借口,透正是当时的指挥官,后来便名正言顺地当上成总督。现在的透总督可谓底气十足。
包括华莱士在内,唐宁旗下共有八位“港主”,还有跟伍德等合营的油棕种植园的港,乃是马来亚第一大种植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