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译完第一张资料后,张宇开始考虑电脑的问题。他觉得如果有一台电脑就好了,因为他习惯了打字,现在不得不用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写,速度慢,也不习惯。
当时是1996年,电脑型号可能是486、586之类的。尽管从现代的角度看,那时的个人电脑技术相对落后,
张宇开始考虑购买一台个人电脑。不仅如此,为了更顺畅地进行通讯,他还想要购买一个中文传呼机。如果有条件,最好能买一台移动电话,那时候的移动电话相对庞大,是富人的象征。
尽管环境有限,张宇仍在努力地思考和改善自己的工作条件。他的想法和行动展现了他积极进取的态度。
在这个时代,邮电局还未进行分家,固定电话的安装相当昂贵。在工人每月四、五百块薪水的年代,安装一个固定电话居然要花费几千块钱。
然而,这部固定电话为张宇带来了很多方便。他可以用它与东星厂进行联系,与供货商协调原材料的送达等等。尽管如此,张宇认为有空的话,还是应该考虑购买一台电脑,至少打字会方便许多。一些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的编写可以通过打字完成,避免了一个个字手写的繁琐。
两天后,下班时,张宇已经翻译了十几页的英文资料的大部分内容。由于没有电脑,他需要逐字逐句地手写,耗费了大量时间。
尽管时间有限,他还是充满荣耀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工厂在王勃龙的管理下,逐渐规范起来,各项制度也得到改善。张宇发现王勃龙在企业管理方面堪称专家,尤其在精益生产方面表现得比自己更加娴熟。
王勃龙不仅在管理上做了许多改进,还制定了一套奖励制度,鼓励工人自发进行改善。工人们开始积极参与小的改进,如优化工位布局、完善物料区域,根据作业习惯调整等。张宇看在眼里,由王勃龙的带领和激励,工人们的积极性大幅提升。
王勃龙制定了一套奖励方案,对工人自发的改善行为给予奖励,从5块到100块不等。这一激励机制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