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管徐光启是什么样的人,洪涛都必须把他先划拉过来装进储备库。原因很简单,能在这个年代主动接触西方学说、愿意睁开眼平等看待世界各国、且不妄自尊大的人,多少会和自己的理念有臭味相投的可能。
自己要用他的知识和能力,不是打算平地立圣人,具体个人道德水准如何真不重要。如果非要比这个的话,恐怕自己才是道德最低下、人品最败坏、办事最不是东西的那个,有啥脸面去要求别人呢。
“徐子先?臣在南京崇正书院与焦弱侯、董玄宰、汤义仍、袁中郎论学时与此人有过一面之缘。”听到徐光启的名字李贽微微有点惊讶,不清楚年轻皇帝是怎么知道的,但还是说出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除了徐光启,另外几位都是谁?”听到李贽认识徐光启洪涛很欣慰,倔老头没白搭救,不光能在内阁里为自己遮风挡雨,人脉关系还挺广。
可是欣慰之余又有点烦躁,古人在日常对话里习惯称呼字或者号,而自己从历史书上记住的古人一般都是名,对不上号啊!
“哦……不知老先生能否去信一封,把徐子先叫来与朕见见。”听完李贽的说明,洪涛觉得除了徐光启之外好像也没啥急需的人才。
焦弱侯名焦竑,文学上很有造诣;汤义仍名汤显祖,这个人自己听说过,著名戏曲家;袁中郎名袁宏道,也是研究文学戏曲的;最有名的就是董玄宰了,他叫董其昌,很大的画家,后世里拍卖会上一幅画值老鼻子了。
可惜目前最不需要的就是文学家、戏曲学家和画家,即便李白推开棺材板主动来应聘,怕是连个秘书都干不了,太费酒,工资不够喝的。
“陛下如此急于用人,老臣倒是想起一位。”把朋友推荐给皇帝,在古代算很露脸的事情,即便如李贽这种倔老头也显得有点兴奋。看来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的思想很是根深蒂固,古代知识分子好像也没有别的出路。
“请讲……”
“此人与焦弱侯同为万历十七年进士,曾任南直隶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