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据没有让曹操等待多久。
他如实说道:“父亲,方今朝廷之所以令世家门阀做大的根本原因,除却是因为他们垄断了知识之外……”
“最关键的一点。”
“实则是现在的人才,官员选拔制度出了问题。”
“朝廷实行的察举制,征辟制的本意,是能为朝廷选拔出有德行,有才能的栋梁之才。”
“政策施行之初。”
“那些被举荐为茂才,孝廉,或被直接征辟而入仕的人,确实没有让人失望。”
“然而,父亲可曾留意过……”
“近几十年来。”
“那些被举荐为茂才,孝廉,征辟为官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的出身如何?”
曹据的嘴角露出一抹鄙夷的哂笑。
不是对曹操。
而是对那些世家门阀,汉廷权贵。
“如果说一开始那些人还顾及点吃相的话,那么近几十年来……”
“各地的世家门阀和达官显贵,当真是连脸都不要了。”
“每年朝廷选拔出的人才中,十个里面近乎个是门阀子弟,剩下的两个也不是什么布衣平民,而是权贵子弟。”
“任人唯亲之下。”
“朝廷人才选拔,哪里还有什么平民子弟的份儿。”
后世的时候,曹据曾听人言及科举制乃是效仿汉时的察举制设立而成。
对此,他是嗤之以鼻的。
原因很简单。
虽然汉代察举制和后世的科举制都要通过朝廷的考试。
然,究其实质。
二者之间,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的。
因为较之后世科举制倾向于维护考试的绝对公平,参与考试人员的身份不分卑贱之外,考试在汉代察举制中的占比并不重要。
或者说。
汉代察举制,举荐为主,考试为辅。
一个人才能否跻身仕途,敲开踏上仕途的第一块敲门砖,举荐与否才是决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