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注视下,其未得曹操准许而徐徐起身。
抬起头。
他毫不畏惧的迎上了曹操那凌厉的目光。
“父亲,您言孩儿坏了您的大事,是指救了荀彧,坏了您僭越称号魏公之事吗?”
“这件事上,儿以为自身并无过错。”
“您若铁了心的想要称公,称王……”
“孩儿可不相信一个活着的荀彧能阻拦的住。”
“儿,反倒是想问您一句。”
“在荀文若这位与您共事了多年,似师似友的臂膀被您赐死了之后……”
“难道到了将来。”
“您就能心安理得的在称号魏公,魏王之后,进一步僭越称帝吗?”
如果说。
在寿春城说服荀彧勿要轻生之时,曹据只是初露锋芒。
那么。
这一刻的曹据,就像是那磨砺了十数载的长剑。
不出鞘则已。
一出鞘,就是借助荀彧之事,执剑直戳父亲曹操本心,质问其是否敢逼死荀彧之后……僭越称帝。
而他之所以有勇气这般做的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他前世的历史,早已经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那就是:
荀彧死后,曹操固然僭越称号魏公,魏王了。
但。
其至死不曾称帝。
在距离九五至尊之位仅剩半步之遥的时候。
曹操没有如其手下的文武,如天下人所期望的那般自立为帝。
而是将迈出去的脚收了回来,始终不曾迈出。
在人生弥留之际……
将自己的一生。
盖棺定论为了……汉臣曹操。
而非。
篡汉逆贼曹孟德。
曹据不清楚历史上的曹操在帝座前止步时想的到底是什么。
但。
他很清楚一点……
那时的曹操。
一定想到了被其赐死的好友荀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