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鲜、姬度、姬处三侯举兵,打着辅佐小周王姬诵的旗号,要求姬旦退位。他们的举动,虽然令其他诸侯国震惊,一时错愕,但并没有多大的声浪。
因为大多数诸侯都不相信姬鲜他们能成事,毕竟周国大军还没出动,管、邶、鄘三国联军就陷在了共、于、温三国的泥潭之中,陷入进退两难之境地。
朝廷方面,有姜子牙、姬旦、姬奭三公坐镇,那是波澜不惊,丝毫不慌。
当然,也有大臣提议尽快出兵,歼灭管、邶、鄘三国联军,活捉姬鲜、姬度、姬处等人,好让天下太平,人民安生。
但三公态度一致,认为兄弟之间,兵戈相伐,始终是一件不祥的事情。派人劝说姬鲜等人主动罢兵,才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姜子牙、姬旦、姬奭三人只是等着武庚叛乱,才好最终出兵镇压。姬鲜、姬度、姬处这三人,他们并没有多少担心。
有些忠心王室的大臣,不懂三公的心思,批评他们尸位素餐,名不副实,是周王朝的罪人。
更多的大臣,心中忧虑,但见三公态度坚决,他们只能选择相信三公。毕竟,姜子牙、姬旦、姬奭三人确实人杰中的人杰,不仅有大功于周朝,还是文王、武王信重的大臣。
就在姜子牙、姬旦、姬奭三人,等武庚谋反的时候,武庚也在密切关注着三公的动态。
武庚明白,这三人是他复国路上最大的障碍。他必须要想办法除掉这三人,若是一时无法除掉,也要尽力迷惑住他们,让他们做出错误的判断。
武庚有不好的预感,致使他踟蹰不定,无法下定最终决心。
属下卿士谏言:“主公,不要犹豫了,姜子牙、姬旦、姬奭是人杰,他们肯定能猜出是您在离间管侯,让他谋反。此时,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反,有复国的希望;不反,只有死路一条。”
其他卿士也纷纷谏言,主张立即出兵,尽快南下,与大部队汇合。
武庚这才下定决心,南下。
武庚性格果决,既已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