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圆滑的重臣都忍不住瞪大眼。
“昭乐王?”
副相杨检没忍住,站出来道,“陛下欲效仿燕文帝乎?封女为王,数代之后,只会混淆皇家血脉,日后只怕会动摇大承江山社稷!还请陛下三思!”
好几个副相门生毫不犹豫的站出来附和。
帝王那双丹凤眼微挑。
前朝大燕科举盛行,殿试由天子亲自出题,选出的进士皆是天子门生,如此可以有效避免结党营私,亦可以压制那些逐渐壮大的世家。让寒门农家子不依附于世家,也有入朝为官的机会。
只是大燕连出三代昏君,这才给了大承开国帝王机会。只是为了夺得江山,承太祖终究向世家屈服,以至科举选才的力度不如大燕。
同样,大承已经连出两代昏君了。在世家的咄咄逼人之下,科举竟不能达到前朝一半的效果。殿试依旧是由帝王出题,可那些进士不再将自己视作天子门生,各自私下里都有依附的官员。
好比现在。
钓出了鱼儿让帝王心情颇佳,只是想到外敌虎视眈眈,国内却世家倾轧,结党营私之风盛行,他又难以真正高兴。不过他习惯喜怒不形于色,外人看不出他的心绪变化。
“杨相认为燕文帝是那昏君之流?”
杨检正要颔首,突然想到承太祖对燕文帝的评价,噎住了。
前朝也出过不少明君,燕文帝便是其中一位。
这位皇帝的特别之处是,他只有三个女儿。任凭官员如何劝他从宗室过继一个儿子,燕文帝都是一副‘好好好让朕考虑考虑’,一直考虑到他重病卧床,突然封了最喜爱的长女与驸马的儿子,一位郡王成了皇太孙,成了储君。
后来燕文帝去世,那位太孙登基,迎来燕朝的盛世。
承太祖额外佩服燕文帝的眼光,一度下令民间不可胡乱议论燕文帝立储君之事。
当然,倘若那位太孙登基后是个昏庸之人,只怕后世骂燕文帝的人居多。
而燕文帝当政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