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父皇,已经安排妥当,使节团带着礼物已经上路。”孙登答道。
“主使何人?”孙权不由问道:“过去可不能堕了咱们大吴的威名。”
“父皇放心,孩儿派遣诸葛恪作为此行主使。”孙登笑着解释道。
“呵呵。”孙权哑然失笑,“这确实是个好人选,且不说诸葛恪从小才思敏捷,能言善辩,单单就凭他姓诸葛,去蜀国就没人会难为他。”
“对了,蜀国这次是派遣谁来?”孙权又问道:“听闻费祎那家伙当了尚书令,估摸着今年不会再来了。”
费祎出使东吴的次数最多,给孙权留下的印象也最深,每次费祎来都是嘎嘎乱杀。
唯一东吴占上风那次,就是孙权拿魏延、杨仪做文章,说得费祎哑口无言。
孙权想着今年若是换人,换一个嘴巴没那么厉害的就好。
“可能要让父皇失望了。”孙登苦笑道:“蜀国那边派了诸葛丞相之子前来,蜀主刘禅更是亲笔手书,希望咱们确保丞相之子在东吴的安全。”
诸葛瞻虽然人还没抵达,但胖哥的手书就先一步抵达建业,再三要求、强调,诸葛瞻绝对不能在东吴出现任何事情,要不然这事儿没完。
“原来是诸葛丞相的孩子。”孙权微微颔首。
作为同时代的人,孙权对于诸葛亮非常推崇,每每提及都赞不绝口,毫不吝啬溢美之词。
而且还有诸葛瑾的面子在,诸葛瑾可是东吴的大将军,深受孙权信任,还是得给几分薄面。
诸葛瞻来东吴,诸葛恪去成都,两者都是一样的效果。
“朕记得诸葛丞相的孩子年纪尚幼吧?”孙权疑惑道。
“的确,今年才岁。”孙登解释道:“蜀主言称乃诸葛瞻主动要求前来,说是顺便探望一下大将军。”
“小小年纪,孝心可嘉。”孙权点点头道:“既如此,到时候就由你前去迎接蜀国使节团吧。”
孙权亲自去迎接肯定不合适,但丞相的孩子前来出使,东吴这边还是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