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李邈本是想富贵险中求一番。
在李邈看来,皇帝早已成年,诸葛亮一直大权在握,皇帝表面上不说什么,内心应当非常厌恶诸葛亮这种权臣才对。
李邈自诩猜透了刘禅的心思,这才有今日上书诋毁诸葛亮的言论。
然而李邈猜错了,刘禅天生就不爱管事儿,十分乐得将一国军政托付给相父。
并且对于后来的继任者,在蒋琬、费祎执政时期,刘禅基本上也是如此。
故而刘禅不但对诸葛亮没有任何不满,相反还高度崇敬,对诸葛亮以父事之。
现在有人当面侮辱干爹,刘禅焉能不怒?
李邈完全是拍马屁没拍对,直接拍马蹄子上了。
刘禅对于李邈的求饶充耳不闻,竟然敢当面侮辱相父,这个人死定了!谁求情都不好使。
大臣们也都非常识趣,哪怕是跟李邈交好之人,这时候也没人站出来求情,生怕祸及自身。
但就在这时,一道声音在大殿上突兀响起。
“等等!”
众人心道何人如此大胆?循声望去后发现是诸葛瞻。
只见诸葛瞻缓步走到李邈面前,年仅岁的小孩儿,身高才到李邈腰腹间。
“小君侯,我错了,饶命啊。”李邈仿佛抓住救命稻草般,寄希望能够哄骗住眼前的小孩儿。
“子前骂父,是为无礼。”诸葛瞻冷声说道:“何况先父已然亡故,如此行径,是为无道!”
“我错了!我错了!我不该诋毁丞相!”李邈连连求饶,“还请小君侯饶命啊!”
李邈心里清楚,能从刘禅手中把他救下,举朝也就诸葛瞻开口或许能够办到。
毕竟诸葛亮的亲儿子都不计较,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
“我听闻,先帝当初要杀你,还是家父求情保你一命。”诸葛瞻自顾自说道:“无礼无道,忘恩负义,真小人也!”
李邈原本是刘璋手下的人,刘备入蜀后,李邈曾在宴会上讥讽刘备背刺刘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