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瞻侃侃而谈,言谈举止与成人无异。
这些言辞配合一个岁孩子的形象,看起来有一种强烈的违和感,听得刘禅和张皇后一愣一愣的,心中暗道不愧是相父的孩子啊!果然异于常人。
听完诸葛瞻的言论后,刘禅一时间迟疑不定,他本来就是个没注意。
再加上诸葛瞻说的虽然有道理,但毕竟是个孩子,心大的刘禅便没如何放在心上,道:“小瞻,你年纪尚幼小...”
“陛下,小瞻说得不无道理。”张皇后突然插口道:“魏延作为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生死处置不可儿戏,倘若前线有斩杀魏延的能力,自然也能将其生擒,何不按照小瞻的说法将其抓回成都呢?”
刀子倘若能砍魏延脖子上,自然也能架到魏延脖子上。
是杀还是生擒,无非一念之间。
“对陛下而言,生擒还是击杀,都是一件惠而不费的事情,对陛下并无影响。”张皇后继续劝道:“况且魏延乃先帝部曲出身,家人又都在成都,忠诚方面应当靠得住。”
“退一万步讲,就算魏延真要谋反,但丞相临终前将大军托付给杨仪,魏延手中的士卒并不多,而且还有姜维作为掣肘。”
“依臣妾之见,丞相临终前的安排非常妥当,哪怕魏延有心投靠伪朝,也带不走多少兵力,尤其士卒的家人都在蜀地,不会有人愿意随魏延离开。”
“对于魏延的处置,陛下或许真应该慎之又慎,切莫铸下大错,到时魏延身死,一切都悔之晚矣。”
张皇后全程旁听了刘禅和蒋琬的讨论,对于局势有所了解,自然有发言权。
但当时碍于有外臣在,想着自身一介妇人不宜插手政务,虽感觉不妥,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现在诸葛瞻又前来提起此事,张皇后便忍不住出言附和。
一个是视若亲弟弟的诸葛瞻,一个是刘禅的枕边人。
身边两个亲近之人同时劝谏,对于没主意的刘禅影响还是很大。
“也是,若能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