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周,开局一个仓库区 > 第三十三章:国朝的爵位制度

第三十三章:国朝的爵位制度(1 / 3)

依次类推,宗室的爵位直到爵位降到奉国中尉为止,奉国中尉的儿子都没有爵位,不再记载在宗人府的总谍里面,从此没有宗禄可领,需要自谋生路了。

勋贵指的则是开国时期随同太祖高皇帝一起打天下,建国后被册封的那一帮世袭罔替的贵族,以及后来陆陆续续册封的、赐予丹书铁券许世袭罔替的贵族,绝大部分的勋贵都是因军功而封的爵,只有一少部分是依仗着外戚的身份获得的封爵——例如今上册封的长宁侯(皇帝的亲舅舅)、永平伯(皇后的父亲)这两位世袭罔替的贵族。

文官出身的勋贵,除了开国时期被册封的,后来几乎就销声匿迹了。

勋贵的爵位则只有公爵、侯爵、伯爵三个级别,且每一个级别都是超越了流爵的国公,是和王爵(亲王、郡王)一样的超品爵位。

这些人,在朝内责备统称为“勋贵/勋戚集团”,属于朝中文武之争的急先锋,也是都察院的眼中钉。

按常理来讲,王堪的军功是不够格封勋贵之爵的,充其量能封个县公的流爵就算是到顶了,但毕竟是父子四人皆壮烈殉国的大众臣,所以今上便依照太宗皇帝四征漠北时期壮烈殉国的督理粮饷的兵部员外郎刘益善的封赏旧例,追封郡侯,同时让王凌袭爵为县伯,并许三代不降等袭爵(王凌、王凌之子、王凌之孙皆可袭县伯,曾孙可袭县子,玄孙可袭县男,此后无爵),勉强算是勋贵的一员。

但是又授了王凌检校(见习)大理寺左寺丞的官职,把王凌留在了文官系统内,算是全了朔原王氏“诗书传家”的美名。

至于为什么不选择王氏的嫡长孙——也就是团哥儿——来承袭爵位,自然是为了臣子的家族延续来考虑的,毕竟团哥儿才刚会走,而王凌已经成年了,谁更适合承担起家族的重任是一目了然的。

更何况,王凌本身也是嫡子,本身就是无可争议的继承人。

不管从哪方面看,让王凌来承袭爵位,都符合“立嫡立长立贤”的标准,符合人君“继绝世”的作为,有利于天子

最新小说: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进步后,脚踩赵立春,挺大唐诗仙 科技文娱双巨头:我员工都是顶流 林妹妹她又娇又野 年代文大怨种觉醒后 红楼:穿越成为金陵首富 我在网购平台薅的全是真货 八零换亲嫁军少,撩夫治病样样行 娇气夫妻在七零 狂龙归来,美女总裁沦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