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当即布置军阵:以将军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和元帅广平王为中军,将军王思礼为后军,梯次分布、先后出击,前军将领李嗣业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左突右冲接连擒杀了叛军的十多个将领,回纥的四千骑兵又绕到叛军后面,前后夹攻。
经过两个时辰的激烈交战,郑军大败,许守忠等叛军将领急忙率残部逃回长安。第二天黎明,郭子仪和广平王李俶率唐军进入长安,把郑军赶至潼关以东。
乾元二年十月,皇帝李亨和太上皇李隆基先后回到长安,在花了两年的时间彻底破灭了伪郑的叛乱之后,二圣之间为了稳固和增加自己的权势、获得权力斗争的最终胜利,大肆分封节度使、观察使等藩镇,将整个天下分割成了一个个的节度藩镇。
似乎一夜之间,天下就回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三年后,太上皇于大明宫驾崩,皇帝李亨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此时天下的局势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四十个藩镇互相之间征伐不休,百姓民不聊生,唐室的大旗已经彻底沦为了一张遮羞布和攻击他人的借口。
这一过程,比王凌记忆当中的安史之乱后局势崩坏的速度快了几十年,同时,那个“我花开后百花杀”不第秀才也从未在历史的舞台上出现过。
此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藩镇和异族相继兴起、天下纷扰不休,就连皇室也再无尊严可言——长安城四次被攻陷,天子六次逃亡成都——天子近乎成了一个笑话。
直到哀宗皇帝年间,天下的藩镇们再也伪装不下去,纷纷立起了自己的王旗。
天汉三年,淮南节度使兼浙西、浙东、宣歙、江西四镇观察使杨知远于江宁自立为吴王,拉开了天下藩镇自立为王的序幕。
天汉三年至天汉六年,纷纷有吴、闽、楚、蜀、(南)汉几国自立,脱离唐室的统治,天下更加纷乱了。
天汉七年,哀宗皇帝薨逝,年仅三岁的前少帝即皇帝位,卢龙、横海、义武、成德四镇节度使朱全宗成了唯一的辅政大臣,封怀庆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