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那你可有什么感悟?”
苏璟又问道。
朱标想了想,说道:“学生以为,唐朝之兴盛在于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及其之后几任皇帝的英明治理。”
“政治上来说,唐朝继承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度,还将科举制发扬光大,选拔贤能为官。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尤其英明,选贤任能,从谏如流,而李世民与魏征之君臣,更是世之典范!学生希望未来能与苏师亦是如此。”
听到这话,苏璟立刻道:“太子,你打住啊,你不是李世民,我也不是魏征,这事你还是不要想了。”
魏征是谏臣,苏璟并没有想到要当一个谏臣。
至于朱标,他可是朱元璋的大儿子,正统的太子,当什么李世民?
“苏师,为何?难道苏师即便等到学生成了天子,依旧不愿意入朝为官吗?”
朱标不解的询问道。
他是真的想和苏璟成就一段佳名的,而且他也很有信心。
苏璟淡淡道:“太子,李世民和魏征之间的关系,可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嗯?
朱标愣了一下,疑惑道:“苏师,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君臣相知的典范,世之传颂,为何苏师要这么说?”
朱标是真的不懂,至少他了解到的历史里,李世民和魏征,乃是君臣相合,互相促进的最佳示例了。
苏璟说道:“太子,有些事情,咱们得从整体里看。李世民曾经说过一句什么最经典的话,你应该知道吧。”
朱标立刻道:“学生知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嗯,不错,这句话得记牢,是很有道理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让你多看史书的原因。”
苏璟点头,继续道:“这句话之后李世民还说了一句,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咋一听,是不是觉得李世民和魏征之间一个据理力争,直言觐谏,而另一个虚怀纳谏,知错就改,君臣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