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絅闻言,想了想,觉得阁老说得很对,自己竟然忘记了这些。
朱厚照点头,静静的听着,刘健不愧是老臣,眼见果然不一般,也说的很对,封王不封地,削去了特权,其他藩王宗室见此,谁还愿意去,没好处啊,用强黑被诟病,说他朱厚照刻薄寡恩。
刘健继续道;“陛下,他们毕竟是朱家子孙,老臣愚见,不若朝廷施恩建王府,另再派朝廷官员总理王府事,内事王府自理,外事朝廷决断,王府依旧有特权,只是换种方式,想必藩王更能接受些。”
朱厚照点头,家有一老的好处就出来啦,拾缺补漏啊。
“刘师傅所言甚是,如此,准奏。”朱厚照同意了。
“刘瑾。”
“奴婢在。”
“稍后加上这一条,送内阁审议,完善可行方案后,奏于朕知。”
“奴婢遵旨。”
刘健、李东阳、谢迁,他们都是老臣了,年纪也大了,可是朱厚照少不了他们,能辅佐他的还没成气候,就一个杨廷和有些能力,可内阁不能只有一个杨廷和啊,刘大夏算是能力还行,可是威望被朱厚照整没了,焦芳不行,他的年纪还能做几年?
看来看去,还是只有再辛苦几个老家伙了,不是朕心狠,实在不能不为之。
可能三个老家伙就是看到了皇帝的难处,才重新决定理事的,因为他们不想和先帝苦心经营的盛世一朝,最后功败垂成,皇帝年轻,有威望,更有手段,但也因为太年轻了,所以难免出错,比如现在。
王尚絅出班,朝着刘健行礼,诚恳道;“多谢刘公赐教,若没有刘公提醒,下官险些就要无功而返。”
刘健点头赞许,有错就认,被人指出错误,还能坦然接受,难得难得。
“好生做事,年轻人大有可为。”
王尚絅虚心受教,回班思索出使之事。
“退朝......!”
“恭送陛下。”
二王今日在金殿的表现,一鸣惊人,朝野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