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认可的事情,他来了,自然是皇帝的意思,可越是这样,越让人对朱厚照服气,王琼午门批龙鳞,引的朝廷和民间非议,天子不仅不计较,还派了心腹大臣前来吊唁,这份帝王心胸,着实让他们折服。
原本没什么人吊唁的,却忽然之间,王琼府上来了一大批人,这就是态度问题了,连圣上都派人来了,难道你们还要矜持自清。
杨廷和临走的时候,给王景隆交代了几句圣上口谕。
“王贤侄,你跟我来。”他吩咐道。
王景隆起身跟到门口,杨廷和才道:“陛下有口谕,让我告诉你。”
他一听是陛下的口谕,就要跪拜,可是却被一把拉住了手臂,杨廷和道;“无需跪听,陛下让我告诉你,好生读书,以备三年后的科举,不要整日跟着那些纨绔东游西逛,王大人兢兢业业为朝廷进忠,陛下本意是惩戒,没想要王大人性命,现在如此,也只好叹息若何了,陛下对你是恨铁不成钢,这次特意叮嘱我,让你不要愧对王大人的教导,再误入歧途,望你谨记,贤侄啊,我就告辞了。”
王景隆一脸哀容的躬送杨廷和,感激道;“侄儿谨记,此后,定痛改前非,送杨大人。”
他不明白陛下怎么会特意命杨廷和来告诫自己,但是却知道自己要改改往日的作风习气了,他真的知道错了,因为朱寿的事情,现在他已经气死了父亲,让他悔不当初,幡然醒悟自己的错误。
他之所以好运气的被朱厚照给放过了,还要感谢朱厚照前世爱听戏,那一曲传唱百年的京戏唱腔,玉堂春落难逢夫,曾经是他十分喜欢曲目,所谓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他是个好人呐,又是个爱民如子的皇帝。
玉堂春和王景隆的命运,就让它按照原有的轨迹去发展吧,不是朕不愿意救你们这对苦命鸳鸯,而是不能改变历史轨迹啊,朕真的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他无耻的已经改变了多少历史,现在却说不能改变历史,这真是····,做人不能太朱厚照啊。
至于其他几位,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