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一句。
朱厚照想了想两个朝廷最后的结局,摇头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直接八个字总结。
杨慎却不甚认可,亦是摇头:“四体不勤是真,五谷不分也不错,只是还不够形容当下的读书人,朱兄该言,文武皆废,才足矣说明问题。”
“杨兄讲的有理,而且精辟,一语中的,可这和我们谈论的治乱之循有何关联。”其实朱厚照已经明白了,故意这样问。
杨慎举着酒杯一饮而尽,胆子也大了些,闻言笑着道:“刚刚你问我治乱之循,我问你当今读书人如何,那我再问你,治理天下靠的是读书人中举后再当官吧?然后你想想,这样的人去当官,于国于民何益?哼,不误国误民就好啊。”他是个直爽的人,跟他父亲简直是一个性格,这句话要是传出去,他老子都要被天下读书人骂死。
果然够狂够直爽啊,不过朕喜欢,嘿嘿。
“都说大明有三大积弊,商税,藩王,军户制度,其实不然,我朝太祖何等神武,定鼎天下之时,又有多少能臣,岂能看不到这些问题?当然不是,之时迫于无奈,最后覆水难收尔,成祖之时曾经努力过,却没有成功,以至于延续到了现在,其实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我朝解决读书太少了,要是民智开化,朝廷的政令通达,不需要下面的小吏去曲解误导,朝廷现在会好过很多,收商税不会再那么困难,因为,民懂得什么才是商税,军户也不会那么艰难,因为他们懂得什么是军户制,至于藩王,嗝~。”杨慎打了个酒嗝。
“那就更加简单了,朱兄可曾想过,太祖的本意,是要他们镇守四方而分封出去的,可是太祖没有下诏不能移封啊,如今南北可曾还有内患需要镇守?既然没有,那么就全部移出去,只要朝廷答应自治,我想没有人愿意留在封地做一个豢养的藩王吧!”杨慎越说越是起劲。
朱厚照也听的明白了,原来以为大明的弊端在于他说的那些积弊,现在看来,自己的见识还不如一个古人,亏的他还是穿越的,连前世的伟人都知道,民不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