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念完了信,刘李谢三公齐齐出班,刘健道::“陛下,刘大人的这份奏折,让老臣无地自容,愧入内阁,四海乃是大明疆域,岂可因噎废食,放弃四海,老臣···老臣肯请陛下开海。”
“臣,附议。”李东阳躬身附议。
“臣,附议。”谢迁躬身附议。
“臣等附议。”六部大臣,文武诸大臣躬身附议。
从来没有那一次,诸位大臣这般齐心,连武勋一方,也没有话说,甚至还有些小小的激动,陛下从小就好武,陛下要开海,那首要的就是要灭倭,要灭倭,就不是这些文官的事了,那自然就是他们的事了。
自土木堡以来,多少年了,多少年被文官压制了啊,出头的希望就在眼前啊,陛下圣明啊。
朱厚照在龙椅上做沉思状,其实心里却已经开怀大笑,哎,瞧瞧,瞧瞧啊,以前看明朝史书的时候,总把这些大臣说的如何如何,你倔,你能倔的过朕吗?你哭,你能敌得过朕自己的眼泪吗?请愿逼供?别开玩笑了,三君子刘大夏,也被朕给收治的服服帖帖,能的你。
“众卿家平身吧,卿等所请准奏,命,兵部马文升,刘大夏,上奏具体章程,着内阁审议,朕批阅后,再明发天下,务使东南百姓知道朝廷的政策,吏部立刻选派一名官员,赶赴东南出任水师总兵官,工部在东南诸省选址,造船坞····。”
刚刚准奏,一道道有序的旨意就指派了下去,让人不由的想到,陛下这是筹谋了多久啊,要是让他们知道,不过才是两天前临时起义的,又会怎么想呢。
刘大夏官复原职了,昨天还是阶下囚,让朝臣们不免兔死狐悲的感叹,一朝天子一朝臣,心中戚戚,今日,就成了主动奏请开海的功臣,又让他们不仅感叹,陛下的手段果然高明。
就像是对付宁王,让人一样无话可说,还怎么说,人家刘大夏亲自上疏奏请的事情,不管陛下是如何做到得,谁能说个不字吗?
这场早朝,以左右督御史弹劾刘瑾跋扈而开始,以刘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