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鞅能够获得国内新锐阶级和君王的支持,与其变法的实质内容密不可分。其《垦草令》的核心内容,就是整肃吏治,鼓励农耕,控制思想。让所有想要提出不同观点,搅乱思想和价值观的政治说客无处存身。这其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豢养了大批所谓智囊门客的旧贵族,而最大的收益者,却并不是真正务农于基层的劳动者,而是新近崛起,却因缺乏家世而难以寻觅到上升机会的中小贵族。
这批中小贵族们掌握着目前国家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底层生产人口。他们的势力或许远不如朝堂之上那些凭借着先人荫庇而呼风唤雨的世家豪门。然而这些旧贵族在不断反对和被新晋贵族蚕食的过程中,始终忽视了一点:当前,他们所擅长的、所拥有的权谋和手腕,地位和家世,如果失去了秦国本身这棵遮风挡雨的大树,那么这一切荣华富贵和话语权,都将不复存在。
当这群旧贵族依旧忙碌于在朝堂之上展开勾心斗角的明争暗斗之时,新锐力量却在不断地积累着实实在在的社会财富和生产资料。一群群平日里趾高气扬的门客老爷们奔走游说,却始终没有起到根本性的改变。凭借着国家力量的支持和推动,所有从事管理社会生产的基层官吏和一线生产者,再也不愿相信这些说客们所描绘的美好未来。在他们的眼中,只是空动唇舌的许诺,怎么比得上辛勤工作,能够带来切实利益的新法。
掌控了基层生产力量的变法利益集团,紧接着又开始统一户籍管理,提出法家治国,连坐约束。这个看起来有些严苛甚至过于残酷的刑事管理体系,实际上却并不完全是对基层生产者的控制和打压。因为真正按捺不住寂寞,想要搅动风云的,并不是基层生产者,而是那些始终想要不劳而获的所谓贵族智囊、游说政客。所以,这条法令的推行,实际上只是再一次巩固和加强了真正能够为国家生产和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和物资的中下阶级利益,而从司法刑事体系上,给予了一群守旧贵族们又一次沉重的打击。
随后,有些色厉内荏的旧贵族阶级遭到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