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武侠修真 > 春秋战国的那些政客 > 到底为何多国辗转?

到底为何多国辗转?(3 / 5)

—魏文侯离开了人世。其子魏武侯继位。一次,与吴起乘船共游,至河中,魏王感叹:“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而始终算计着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发展国家、战胜敌人的吴起,随口回答道:“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从前三苗氏左临洞庭湖,右濒彭蠡泽,因为它不修德行,不讲信义,所以夏禹能灭掉它。夏桀的领土,左临黄河、济水,右靠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它的南边,羊肠坂在它的北面。因为他不施仁政,所以商汤放逐了他。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史记》

魏武侯点头称是,但是吴起最后一句话,却悄无声息地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这颗种子,一旦得到了来自于朝堂之上的阴风恶露,就将猛烈生长,直到成为君臣之间一道难以修复的裂痕。魏武侯虽然觉得自己的德行足够,但是吴起随口的一句话,却让他不得不想得很多。同舟之人若认为君王的德行不能达到自己的标准,会与君王为敌。而现在同舟之人,恰恰是手握魏国兵权的重臣,这样不可控的风险,对于君王来说,是绝对难以接受的。

虽然吴起只是随口劝谏,魏武侯也并没有当场发作,但是不久之后,魏国选相之时,贵戚田文力压吴起。虽然田文贤良多智,吴起心悦诚服,但是最终

最新小说: 无影剑·血仇录 综武说书人,小龙女奶成美人榜十 综武欢愉赵敏邀月黄蓉痴迷 国运修仙:三岁半狗崽崽带飞华夏 诸天魔修,截胡里番黄蓉头发盘起 仗剑问道阿尼玛 死后一千年,我被魔王妻子复活了 逆世三杰修仙录 大明综武:我正德皇帝,悟性逆天 封神:我是比干,阳谋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