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范仲淹好奇地问道。
江逸回道:“乃是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之死。”
“朱由检在位期间兢兢业业,勤奋节俭的程度举世罕见,然而其守成或可有余,但救国却不足,最终,大明朝前面几任皇帝积蓄已久的隐患爆发,再加上他一系列错误决定,彻底将大明王朝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地步。”
“敌军将要攻破京师,朱由检却并未迁都,而是毅然吊死在了煤山之上,写下了尸体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的遗言,此之谓——君王死社稷。”
“天子守国门,国门若破,则君王宁死不偏安,这,就是大明。”
江逸郑重说道。
范仲淹闻言,点头道:“如此,可为华夏历代之骨节矣。”
“是的,但后世对朱由检不迁都,秉承两种态度。”
“哦?你说说看!”范仲淹来了兴趣。
江逸回道:“第一种态度,是认为朱由检的做法很有气节,是值得褒扬的。”
“第二种态度,是认为朱由检此举乃是避重就轻,逃避责任,临阵脱逃。”
“为何会有第二种说法?”范仲淹不解。
江逸说道:“因为大明在金陵城尚有护国之基!”
“明朝有一个其他朝代并不具备的条件,那就是它拥有一个本来就一直存在的都城,即是金陵。”
“在永乐大帝迁都之后,明朝一直就拥有两个都城,只是一直以燕城为中心而已,但金陵的都城体系一直都有所维持。”
“因此,只要崇祯皇帝选择迁都,大明朝仍有可以延续的机会。”
“所以后世才会觉得,崇祯皇帝就这么草率地吊死在煤山上,实为想要一死了之,不愿意再管大明。”
观众们闻言纷纷交流起来。
“卧槽,明朝这是不是相当于两都制?”
“那要是这么说的话,崇祯皇帝确实可以迁都保国啊,毕竟南宋可是坚持了一百五十二年,相当于一个半世纪!”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