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虽说乐意,但是他们却并没有直接现身与李清交好的打算,早朝过后,谁都知道寿王与当朝太子之间的关系形同水火,此刻若是站在寿王身边无疑是在打当朝太子的脸,虽然经过半年军旅生涯的历练,这个寿王成长了许多。
但是延王和棣王二位皇子,依然认为凭借着此时的寿王,若是与太子一党当面相抗,依然必败无疑,自从数月之前,不知何故在朝堂之上有着不小权势对于储君之位同样有着竞争资格的盛王选择加入太子一党之后,两王联合太子一党无疑水涨船高,无人敢于试其锋芒,放眼如今的朝堂之上,恐怕除了稳坐宰相十几年的丞相李林甫能够正面相抗,再也没有任何势力抵抗一二。
虽然诸皇子的脸色并不好看,但是看到看到帝位之上的李隆基满面的春风,大殿之内一些头脑灵活之人纷纷开口,这个说道:“恭喜陛下,我大唐宗室又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年轻统帅啊!”
那个又说,“寿王殿下颇有军事才干,有着寿王镇守剑南,我大唐西南边境定然能够稳如泰山,保我大唐百年根基。”
诸如此类毫无营养的话语,断断续续,没有停歇,刚开始对于众人的恭维李清还能勉强一笑,点头答谢,但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饶是以李清的性格都逐渐不耐,面对着众人的恭维,仅仅只是点头示意,并不多做言语。
刚刚应付完一个户部侍郎,随意的端起案几之上的的果盏,送到嘴边,察觉到身旁佳人额头出汗,脸色微红,放下手中的杯盏,低声问道:“嫣语,可是身体不适?不如,我这就像父皇请辞,送你回府!”说着李清就要站起身来。
即使身体不适,但是韦嫣语依然眼疾手快的拉住李清的衣袖,看着身旁满脸担忧之色的夫君,心中一阵满足,但是还是开口劝解道:“夫君,此刻父皇圣意正浓,若是夫君此刻起身突然告辞,无疑会引起父皇的不满!嫣语并没有什么大碍,仅仅是由于此处太过喧燥,嫣语一时感到不适应罢了。”
听到身旁佳人如此解释,李清自然十分清楚佳